您的位置::庐江农业网 >> 大萼杨桐

贵州: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镰芒针茅

时间:2022年07月13日
贵州: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药农清洗折耳根。
现代科技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
贵州天麻品质好、药效高。
网讯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生态优势,由药材大省向药业强省挺进——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辨法则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
贵州拥有4802个品种的中药材资源,其中,药用植物4419种、药用动物301种、药用矿物82种。
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省大力发展大健康中药材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700万亩,年产量达到280万吨,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从而实现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材产业强省的转变。
近年来,我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五张名片之一,把大健康产业列为五大新兴产业来重点培育,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建设中药材产业大省和民族药业强省。
为此,我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重建、生态治理以及扶贫开发相结合。
按照省委、省政府守底线、强优势、保民生的要求,全省中药材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品牌影响逐渐提升、园区带动日益凸显,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目前,贵州中药材种植及保护抚育面积达527.22万亩,年总产量达219.78万吨,总产值达128.75亿元。
本着做强产业前端、精准产业路径、创新产业模式的思辨法则,贵州中药材产业迎来高速发展的春天,建设中药材产业大省和民族药业强省的目标指日可待。
第一则:做强产业前端 实现好材变好药华丽转身
我省依托生态优势、突出科技创新抓好黔药产业前端建设。
近几年,通过《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引领,择优选择23个重点品种和27个鼓励发展品种,培育了施秉、赤水、大方等39个中药材种植重点县。
按照生态区划,初步形成了赤水、习水等低热河谷石斛产业带,赫章、大方的天麻、半夏产业带,绥阳、务川金(山)银花产业带,贵定、龙里、长顺刺梨产业带,施秉、黄平、丹寨太子参产业带,剑河、锦屏钩藤产业带,关岭、西秀、普定桔梗产业带,安龙、兴义的金银花、石斛产业带,松桃、碧江、石阡的丹参产业带等特色大品种规模集中区域。
如今,我省已形成了万亩、十万亩、几十万亩星罗棋步的中药材产业布局,并不断走向专业化和集中化。
加大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品质。我省加大对半夏、何首乌、金钗石斛等药材规范化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突破了一批地道特色品种的组培苗、扩繁和病虫害防治等产业技术瓶颈,培育建设施秉太子参、赤水金钗石斛、德江天麻、大方天麻、威宁党参、剑河钩藤、普定桔梗黄柏、兴仁薏苡仁、黎平茯苓、罗甸艾纳香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基地11个。
目前,已有施秉何首乌、施秉太子参、雷山淫羊藿、施秉头花蓼、赤水金钗石斛等5个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并公告。
赤水金钗石斛、德江天麻、大方半夏、威宁党参等29个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药材质量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市场认可度日益增强。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培育认定大健康医药产业领域的贵州省名牌产品300多个,大健康医药产业领域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达75个,89家企业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贵州医药独家优势品种芪胶升白胶囊热淋清颗粒益心舒胶囊被树为黔药标杆,益佰、百灵、景峰等一批10亿元以上药企加快发展,国药、广药、修正药业、天士力、华大基因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省落户。
2015年,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开工建设项目380个,完成投资430.19亿元,贵安新大节竹属区新医药产业园、侗乡大健康医药产业园、兴东民族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都在加快推进,产业投资强劲增长。
去年12月,省扶贫办与省质监局牵头,与贵州大学、省农科院、贵阳中医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我省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从而不断提升黔药苗药的品牌竞争力。
第二则:精准产业路径 推动生态与富民相映生辉
生态改善
产业发展
农民增收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省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为契机,推动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促进了生态环境修复,实现了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6月7日,记者来到喀斯特发育典型的义乌试验区德卧镇大井村,这是收获的季节,漫山的金银花让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喜悦的笑容挂在脸上,从心底里唱出的山歌让人醉:石旮旯种金银花,一家老小全靠它,又好看来又找钱,金银花变金娃娃。
看着漫山遍野的金银花爬满山坡,村民们对眼前的石头如此亲切,大家从石头里找到了金山银山。
如今,金娃娃与百灵集团联姻,将德卧镇建成百灵集团10万亩金银花基地及GAP示范基地。
靠着金娃娃,4.3万德卧镇人正快步走向小康,找到了生态治理石漠化,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扶贫开发之路。
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过去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为生,生活拮据。
而今,走到这里,村民家家户户种起了药材,盖起了洋房,开起了小轿车,一改过去穷苦的生活方式。
过去种玉米,一亩坡地的产值在600元左右,如今,改种药材,每家年收入都上万了,大家都尝到了种植中药材甜头。
良好的经济效益让中药材产业迅速在大羊场、理化、长石等乡镇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该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行利益捆绑,将公司、农户利益连在一起,大大降低了种植风险,有力地助推中药材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乡一品一乡一示范的中药材种植格局。
坚守发展底线,强调生态保护,各地在发展过程中,采取林药结合、草药结合、粮药结合和果药结合等方式,创新立体高效的林药套种果药套种药药套种林下仿野生种植等种植模式,将种植基地与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有机结合,用有限的耕地填饱肚子,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增加票子,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好路子,同时,每年为全省森林覆盖率贡献0.2个百分点。
至2015年底,中药材种植覆盖全省9个市州、83个县,辐射带动16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6万人),示范基地县药农人均约1.5亩,收入达4614元;省级示范园区从12个增加到23个,面积达47万亩,直接带动农户2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3万人。
第三则:创新产业模式 加速品质塑品牌关键一步
模式一: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引导企业通过订单式合作带动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药农种植中药材,充分发挥发挥企业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引领作用。
模式二:市场推动产业发展
打造中药材物流基地和产地市场集散地,破解有药无市尴尬局面,创新了企业基地农户村集体市场整合市场商户企业等合作形式,通过订单联合种植、资源入股、扶贫资金入股、保底收购等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户收益。
走进龙里县的西南药都、电商产业园。线上线下中药材销售火爆。
记者看到,1万平方米的优质中药材展示平台,37个中药材生产重点县都在展示厅内展出自己的优势品种。
据了解,自从西南药都交易市场建立以后,仅龙里县,每年增加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就达2万亩拳骨缀化凹叶木蓝,西南药都年交易量达20亿元。
投资20亿元的东方宏基电商产业园,规模宏大,集物流中心、现代化仓储中心、国家级质检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中药材精品馆、中药材交易馆、国药交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国药会展中心等为一体。
宏基中药材电商产业园颠覆传统经营模式,整合亳州、玉林、安国等几大中药材交易市场的优势资源,采取电商与实体、中药交易网络平台与终端物流相互结合,实体店与网上商城一体化经营,线上营销线下配送,中药交易和终端物流紧密联合,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交易。形成买卖全国的市场格局,打开贵州中药材面向全国销售的大门。
建设一批中药材专业化物流基地及电商平台,更好地促进黔药大步走出去。
至2015年底,我省已建成龙里宏基中药材电商产业园、铜仁碧江武陵山现代物流园、中国贵州(苗药)中药材物流集散基地及深加工园区等一批专业化物流基地和电商平台;建成赫章半夏产地交易市场、施秉太子参产地交易市场、关岭花江镇及岗乌镇特色苗药市场等一批中药材物流基地,为促进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市场的引领作用奠定了基础。
在推进中药材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省创新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市场推动产业发展两种模式。
一方面,引导企业通过订单式合作带动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药农种植中药材,充分发挥发挥企业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打造中药材物流基地和产地市场集散地,破解有药无市尴尬局面,创新了企业基地农户村集体市场整合市场商户企业等合作形式,通过订单联合种植、资源入股、扶贫资金入股、保底收购等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户收益。
尤其近两年,中药材项目通过以苗折资、以苗入股,总结出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为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中药材产业大省和民族药业强省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面积达到700万亩,产量达到280万吨,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实现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材产业强省转变。
为此,我省在十三五期间,将加快培育重点优势品种,培育发展天麻、石斛等20个大品种,发展玄参、白及等30个品种;培育20个地道特色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化重点基地,打造20个种植规模上20万亩的中药材产业大县;利用不同的森林植被环境,选育种植石斛、天麻、钩藤、灵芝等适宜林下种植中药材品种,推进林下仿野生种植,壮大中药材种植规模。
制定《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生产质量标准》,筛选60个贵州道地特色品种,从育种育苗开始,到种植采收、加工贮存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确保中药材安全;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对大宗优势产品从种植采收、加工贮存、交易流通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可追溯管理。
延长产业链条。利用天麻、石斛、山(金)银花、刺梨、薏苡等药食两用药材,研发中成药新产品、食疗保健品等。发展康体养生产业。推动药旅一体化发展。建设中药材物流园区、产地药材交易市场、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中药材电子商务网店等。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选择适宜的药用林木作为还林树种,在黔西、黔中等石漠化严重地区,种植山银花、花椒、刺梨、黄柏、厚朴等中药材,促进植被恢复与重建。
此外,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知名度广、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黔药苗药品牌,提高贵州中药材的市场美誉度和占有率。
中国传统节气h5模版
促销长图
新品发布h5模版
二月二请柬
友情链接